面向未來,大有可為!職業教育用興趣與技能“叩響”就業大門!
有人把學生的教育比作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。海面之上的體積一定是由海面之下的體積決定的。海面之下是教育觀念,海面之上是教育行為,觀念錯了行為也就會錯。每個學生都有極大的可塑性,都值得家長、老師滿心去期待,他們終將會在他現在的基礎之上有一個更好的發展。只不過受環境制約,學生的發展方向有所不同。
作為監護人和教育者,一定要給孩子提供更好的、適合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。激發孩子潛能,讓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。恰逢中、高考結束,學生們正值選擇教育類型、專業的關鍵時期,希望學生們對職業教育有充分地了解。
職業教育正在崛起
1996年《職業教育法》施行,2022年迎來了首次大修。26年的職業教育發展,讓原本只有三千余字的《職業教育法》修改至一萬余字。
2023年高考報名人數達1291萬人,凈增長近100萬。核心原因是以中職為代表的學生規?;M入高考,從側面反映了高考改革為廣大中、高職學生拓寬了升學路徑。
根據教育部發布的《全國高等學校名單》,截至2022年5月31日,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759所,相較2012年增加了317所。其中,高職(???學校,2022年全國共有1489所,占普通高??偭康?4%。
伴隨著國家政策的推進,社會理念的變化,教育方針的落地,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未來變得清晰,價值逐漸凸顯。
職業教育打開就業大門
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、技術變革加快,國內就業市場近幾年發生巨大變化。
首先是,勞動力市場“結構性失業”現象加劇。根據《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》,中國勞動力“十二五”期間,結構性失業人口規模約為 1397 萬人,預計“十五五”期間結構性失業人口規模為 1490 萬人。
其次是,部分行業出現了高素質人才儲備不足、技能型人才短缺等問題。據人社部統計,截止 2021 年底,我國技能人才僅占就業人口總數的 26%,其中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人才的30%。
因此,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職業教育進行扶持。實施《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》、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》;開展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;深度推進職普融通、產教融合、科教融匯,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……
除了一系列就業幫扶政策外,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、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,是解決供求不匹配的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方法。在這一過程中,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為了關鍵。
職業教育發展學生天賦和能力
職業教育日益受到關注,越來越多的職校畢業生憑借扎實的技能,在就業市場上備受青睞。數據顯示,近五年,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水平,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在90%左右,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穩定在95%左右。
職業院校學生成為就業市場的“香餑餑”,折射出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的顯著優勢。
職業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競爭力。從人才成長角度來看,人的個性、稟賦、特長不同,成長成才路徑也不盡相同。職業教育從學生興趣、愛好出發,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優勢,增加競爭力。
職業教育打造多樣化人才。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,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,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緊迫。職業教育從就業出發,強調實踐能力,破除結構性矛盾,讓人才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崗位需求相匹配,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正當其時。
以興趣為起點,打造高水平職教人才
志愿填報期間,被老師們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就是“興趣”。選擇專業既要考慮前景,也要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。以宿職院教育為例。宿職院主張“快樂學習”,將“興趣”融入到學習的多個方面,主要有如下體現:
宿職院奉行 “人人皆可高效、快樂成才”理念。不同于傳統精英選拔式教育,宿職院認為人的潛力是無限的,教育點化的潛力也是無限的。立足于育人之本,不放棄、不拋棄任何一名學生。
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,采用“成就驅動教學法”教學。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,不斷獲得成就感帶來的喜悅,支撐著學生前進,為他們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。配合“強化、專注、激勵”的教學原則,讓學生真切感受“知識很簡單、學習很快樂、潛力無極限”。
在思想上,通過“宿職院文化”來激勵學生。“樂定生”文化中的樂,是指“快樂”,一是目標希望之“樂”,它是前進路上的燈塔,指引著未來方向,朝著這個方向前進,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快樂;二是獲得成就之“樂”,它是前進路途中的風景,是達成階段性勝利的喜悅,是從“做事”之中品嘗到的快樂。
每個人都向往愉悅、舒適的環境。所以,“快樂”、“滿足”、“幸福”、“美好”成為了我們追求的目標,“樂”便是我們做事的原始力量。
在學生擁有興趣的基礎上,配合宿職院獨特的教學、實訓、就業模式,通過打造“硬實力、軟實力、巧實力”塑造核心競爭力;通過建設實訓項目庫,讓學生與企業項目“無縫銜接”,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具體操作中;通過“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”的模式,打通學校與企業之間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助力學生實現“高質量就業”!
職業教育不僅填補了當前教育中被忽視的一部分,更是通過培養高技能人才,讓行業有了面向未來、走向現代化的底氣。
